
Title:進口消費品的全民狂歡就要來臨了嗎?
Posted by:匯業海關律師
Time: 2015年12月18日
中國海關總署于2015年5月29日發布第21號公告,宣布自2015年6月1日起以暫定稅率方式降低護膚品、西裝、短統靴、紙尿褲等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稅率,比照之前的關稅稅率表,此次調整進口關稅稅率,平均降幅超過50%。由于此輪調價的進口商品均為日用消費品,其中諸如紙尿褲等與尋常百姓關系密切,而關稅稅率降幅又如此之高,無怪乎引發輿論和坊間的極大關注。然而,調整進口關稅必然導致進口日用消費品的大幅降價嗎?
首先,我們先來分析此輪調價進口消費商品的具體情況,此輪降價共涉及14類商品,其中護膚品的關稅稅率降價空間最小,僅從5%降低至2%,毛皮衣服的降價空間最大,由原先的23%降低至10%,涉及調價商品范圍最廣的皮革鞋類、短統靴、紡織運動鞋等均由原先的關稅稅率24%降至12%,毛質男女式西服套裝由17.5%降至10%,而紙尿褲原先的關稅稅率僅為7.5%,此次調整后降低至2%。通過比對分析,可以發現,所謂“50%”的平均降價幅度并不代表14類進口商品價格的大幅調整,這個數據具有一定的“迷惑性”。
其次,構成進口商品的稅率,并非僅僅只是關稅一種。依照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》、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》的規定,中國海關對進口商品除課征進口關稅外,還征收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,其中增值稅的稅率為17%,增值稅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:組成計稅價格=關稅完稅價格+關稅+消費稅,應納稅額=組成計稅價格X增值稅稅率;而進口商品消費稅稅率如香水、口紅、睫毛膏等以及成套化妝品,其稅率為30%。根據2015年4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,此輪進口商品調整范圍中,并不包括消費稅和增值稅,因此,此輪進口關稅降價對14類進口商品的總體進口計稅價格影響有限。
第三、進口商品調整關稅能否對“海淘”形成沖擊?在此輪調價進口關稅的大背景下,很多媒體新聞報道中都不約而同的提到了對海淘的沖擊。如某報報導“此次進口商品關稅平均降幅超過50%,不少市民認為:進口商品的價格將大幅下調,今后再也不用費心在國外網站上“海淘”了。”需要指出的是,這個認識存在誤區。一方面,根據前述分析,我們可以得出結論,在僅僅調整進口關稅稅率,而不動消費稅和增值稅稅率的情況下,關稅的調低對進口商品計稅價格的影響有限,另一方面,近幾年“海淘”的興起,是與我國海關對于網購,尤其是“海外代購”、“海淘”監管執行中的稅率政策差異造成的。依照《中華人民共和國關稅條例》,海關對個人自用合理數量范圍內的進境物品,其征收的是“行郵稅”,其稅率分為四檔,分別為10%、20%、30%、50%,海關依照《進境物品完稅價格表》,以完稅價格*行郵稅率的計算公式,征收關稅。以國外海淘郵寄香水為例,如以個人進境物品入境申報,則其稅號為09010100, 每瓶完稅價格統一為300元,行郵稅稅率50%,則海關將向個人征收總計150元稅收,不征收消費稅和增值稅。如進口香水貨物一批,則海關將根據實際成交價格征收10%的進口關稅、17%的增值稅和30%的消費稅,兩者的稅負成本完全不同,由此必然體現到以“貨物”名義申報入境的進口香水,其實際單價中的稅負成本要遠遠高于以“個人物品”申報入境的網購商品,再加之目前我國零售業中居高不下的流通成本,則國內商場柜臺出售的同批次、品質香水單價要遠遠高于“海淘”商品。
造成稅負差別巨大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制定“行郵稅”時,其初衷是滿足海外僑胞、港澳同胞與內地親屬之間的溝通聯系,允許一定范圍內個人自用物品入境,然而電商海淘一族的出現,完全打破了原有的政策制定基礎,成為經營牟利的空間。就目前而言,中國海關對于海淘的態度一直是矛盾的,從政策層面上,海關總署一直強調海淘進境物品屬于“貨物”,并非“物品”,因此并不認可對海淘物品只征收“行郵稅”,然而實際操作層面而言,真正要現場海關一一區分哪些是貨物,哪些是物品,并分別處以不同的稅率,既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成本,又勢必降低通過效率,引起非議。根據中國證券網6月1日的報導, 在近日國務院召開的政策通氣會上,海關總署副署長魯培軍在答記者問環節表示,下一步會不會把貨物稅和物品稅進行合并,這個問題有關部門正在進行研究,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定論。尤其是針對目前很多合規的跨境電商平臺,如天貓國際等,多將進口貨品先囤在進口口岸的保稅區中,等消費者下單后,直接從保稅區發給消費者,這部分商品是否統一附加諸如10%的行郵稅,依然在研討中。在此政策尚不明朗的情況下,此輪調低部分進口消費品關稅稅率,并不會對“海淘”造成沖擊,短時間內,“海淘”依然具有先天的價格優勢。
第四,調整進口消費品關稅稅率的信號。關于此次調價,其實坊間亦早有傳聞,此次調價的大背景就在于中國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的大發展。據21世紀經濟報道6月1日消息,據商務部數據,2014年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已經超過20萬家,平臺企業已經超過5000家。2014年成交額達到3.75萬億,同比增長39%,這里進口4763億,同比增長59%;出口3.27萬億,同比增長36%,所以絕大部分是出口。零售4492億,增長44%,其中進口1290億,增長60%,出口3202億,增長40%,零售業是出口遠遠大于進口。而據商務部不完全統計,2014年中國境外消費額已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。據此,筆者認為,此輪降低進口關稅,預示監管政策的轉向信號,即力圖縮小境內外商品巨大價差,引導境外消費回流,并適時鼓勵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的發展,鼓勵國內消費者選擇國家認可的有資質的電商平臺購買進口消費品,以此提振內需并促進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。由此判斷,進口消費品的全民狂歡并不遙遠。
- 上一篇:“自主報稅、自助通關、自動審放、重點稽核“
- 下一篇:如何向海關查詢報關單數據